网站首页  >  学生园地  >  本科生园地  >  正文

刘园:一个在雷锋精神感召下成长的“90后”华农青年
时间:2022-03-05

提及第一次志愿经历,园艺林学学院2019级果树学博士研究生刘园回忆起来:“那很早了,我在高中的时候就参加了一些志愿活动。”志愿服务于刘园而言似乎有某种神奇的吸引力。“进入大学就立马加入了咱们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红十字会,做的都是些挺小的事情,但是觉得很有意义的,便一直坚持在做。”

正在献血的刘园(受访者 供图)

正是校红十字会提供的契机,刘园了解到经常有武汉血液中心的人来到学校,这时志愿者们会去值班帮忙,时间允许的话,他们也会参与献血。在大一军训的期间,恰逢“献血车进校园”,刘园第一次走上校园献血车,完成了自己人生的首次献血。

“很多人不知道,献血也是有门类的。”刘园解释道,“通常情况下,半年可以献一次全血,献血小板每人一个月可以献一到两次,次数也就是这样累计起来了。”讲到第一次接触献血小板,刘园笑着坦白他当时害怕的心态:“那次花了不少时间才献血成功,之后还特地发动态记录了一番。”

值得注意的是,献血处的护士在每完成一次抽血后都会坚定地对献血者说:“感谢你,又帮助了一两位患者!”这样的举动在刘园看来赋予了献血更多的仪式感,每每听到这句话,他都会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心中满是满足与欣慰。

刘园在校园献血车做志愿服务,同时自然而然地参与献血,时间一长,他也自然而然地深入了解和持续参与到献血事业中。一切看上去都“水到渠成”,可是将献血一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并不是一件易事。

所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天天讲不吝千万言,时时做不惧千万事。“总要有一两件事情你会选择坚持去做的,它可能是运动,或是其他,献血也是一样的。”关于选择坚持献血的理由,刘园是这样说的:“其实献血并不是多伟大的事儿,我只是把它当作生活中平凡的一部分,一有时间就来,这样想的话累计到现在的次数也不算很夸张。”

志愿服务也许是双向馈赠的,刘园献出的血给很多病患带来了生的希望,同时,献血这件事也为刘园的空余生活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和意义。只要坚持播种,就一定会有收获,有的收获是持续的,有的收获则是意想不到的。

与“偶像”徐本禹老师的合影(受访者 供图)

前段时间,刘园在偶然间与他从本科期间就一直想见的老师——徐本禹老师,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关联:“献血光荣榜上居然也看到了徐本禹老师的名字。”自己的名字和他的名字居然在同一张榜单上!

谈及自己“偶像”,刘园的眼睛亮了起来,他说:“看到这样一个影响了一大批‘90后’大学生的老师,我实在是惊喜,原来他们私下也会默默关注和参与到献血这样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志愿活动中来。”这让刘园更加坚定了自己坚持的选择,与此同时,想要和“偶像”来一场天时地利的空间上的相遇的愿望也在他的心中埋下。

“偶遇”向来没有那么容易,这个心愿一度搁浅,而在前不久,武汉血液中心见证了这次相遇。“您感动了我们很多人,向您学习!”终于有机会可以面对面地对徐本禹老师说出这句话了,这场交流成为了刘园心里的典藏。

“希望能在今年达成献血一百次的成就。”这是刘园的一个小目标。如同志愿服务活动会发散出的无穷精神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漫漫长路也是无尽的。刘园惋惜于身边在办的相关志愿活动很多,但是大部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广泛参与程度。他认为对活动具体内容和形式的疏于关注和缺乏了解是阻碍部分同学参与志愿活动的步伐的原因。多一份关注,也就多一份可能,我们为志愿服务付出的分毫,都在悄然温暖这个世界。

疫情期间,刘园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中(受访者 供图)

“学习雷锋精神”从来都不能只是一个口号,更重要的是一种行动;“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向来也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从本科期间前往白化病房陪小患者玩耍,到疫情期间乘坐专门的救护车去参与献血救助工作、做社区志愿者,刘园正在以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姿态演绎着自己心中的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的诠释有很多,“只要是做好事,不论大小,无谓方式,只要你参与了,都有雷锋精神在闪闪发光。”这就是刘园给出的答案。

(本文作者系学通社记者 孟嘉钦 审核人 蔡江 吕瑞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