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长江日报】一棵法桐会掉3.7亿根“毛”,华农教授包满珠要种出不掉毛的法桐
时间:2022-04-22

一簇簇、一团团、一片片黄絮被风吹着,打着旋儿朝人扑来,往眼睛里飞,往鼻子里钻,拿手一挥又粘了一手。路人嫌它遮挡视线,环卫工人嫌它徒增劳碌,过敏人群更烦它,一连串喷嚏打下来。法桐飞絮四月天,总有人发问:这毛絮到底要怎么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包满珠教授用了30年。他们培育出的7个悬铃木(“悬铃木”俗称“法桐”)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与传统法桐相比,这些新品种每一个都能减少百分之八九十的毛絮。包满珠说,这还不够,他们还要继续研究50年、100年,培育一棵真正无球毛絮的完美法桐。

新品种法桐飞毛量减少90%


包满珠在华中农业大学悬铃木培育基地查看新品法桐嫁接效果。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4月14日,长江日报记者和包满珠约在江夏区舒安街苗圃基地进行采访。包满珠团队和武汉市苗业有限公司在这里共同培育了1万多棵法桐新品种。几乎每周,他都要来这里看看,每次一待就是半天。

包满珠穿着一身工作服,衣服前面有4个兜,方便他揣剪枝刀;脚上穿着一双适合下地的硬底鞋。这件他穿了十几年的衣服袖口处,已经磨出了线。他随手从地上捡了根长棍,指着眼前1000多亩法桐问记者,“看得出区别吗?”

记者抬头四处望,看树干、看叶子、看枝蔓,看不出所以然。

包满珠用棍子随手指了一棵树,“你看它,左边的叶子深绿,右边的叶子嫩绿,左半边是传统法桐,右半边是嫁接成功的少球少毛新品种”。循着棍子的方向,记者看明白了,传统法桐和他培育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在一棵树上和谐共存。

包满珠又摘下3把叶子,一把是传统法桐,另两把是他培育的新品种——华农丽风和华农青龙。

“看出区别了吗?”包满珠又向记者提问。

这一次,他把3把法桐叶摆在记者眼前,区别清晰可见。传统法桐的叶面上披着一层厚厚的毛,包满珠轻轻用手一搓,毛絮成片成片地掉。另外两个新品的叶面,绒毛只是浅浅铺了一层。

“和新品种华农丽风比,传统法桐叶面锯齿多,显得毛糙。华农丽风似枫叶,颜色浅、叶形整齐、叶缘平滑、叶面油光,飞毛量比传统法桐少80%,适合做行道树。另一个新品种华农青龙,与传统法桐相比,飞毛量减少90%,长势旺盛,适合在居民小区种植。”三言两语,包满珠将他的科研成果介绍完了。

记者问他,新品种的培育研究,用了多少年?包满珠说,差不多30年。

记者感叹,法桐无飞毛,那就是一棵完美行道树了啊!包满珠兴奋了,抬头看着记者,语气里又多了几分憧憬:“对,我就是要培育出一棵完美法桐。”

华农法桐遮阳让他选定研究课题


包满珠教授在华中农业大学实验室进行悬铃木梧桐的培育。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法桐是行道树中的传奇。它生长快、树冠大、适应强、耐修剪、防尘土、抑噪音。每年暑夏,赏景乘凉时,谁不道一声好大一棵树。当飞絮扑面,人们的烦恼也接踵而至。

包满珠本科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当时为北京林学院),一次园林植物育种学课上,老师讲到“悬铃木是全世界最好的行道树之一,但有落果飞毛的问题”,包满珠问自己“可不可以让悬铃木不掉毛?”这个问题此后一直埋在了他心里。

1984年,大学毕业的包满珠到华中农业大学(当时为华中农学院)工作。8月下旬酷暑难耐,包满珠下了公交车走进华中农大校园,一股凉意让他神清气爽,抬头一看,原来是道路两旁的悬铃木将烈日遮挡了。包满珠抬头望着法桐林荫,坚定了他把法桐作为今后研究课题的打算。

此后多年,包满珠曾赴英国进行博士后研究,又赴荷兰、美国等国访学。无论到哪里,他都要走一走当地的梧桐大道,了解其他国家治理法桐飞絮的经验。包满珠了解到,欧洲国家大多通过修剪控毛,可以减少法桐果毛的产生。但修剪后的法桐不仅破坏了树形,失去了观赏性和遮阴效果,且任务繁重、成本高。

法桐被称为“行道树之王”,在世界各国广泛种植,引入中国也有百年历史。在我国一些城市,法桐更被认为是一种城市文化,乃至城市灵魂。老上海人常说:“有梧桐的地方才是上海。”南京人念着改编的顺口溜:“树是梧桐树,城是南京城。一句梧桐美,种满南京城。”

什么都好的法桐,就是掉毛。以南京为例,主城区法桐行道树共栽种8万余株,当地媒体曾报道,满城落絮的季节,全市一天就能扫出近60吨的梧桐毛絮。

包满珠想改变法桐飞絮规律,让人们免受飞毛之苦。1993年起,他开始着手做悬铃木研究准备。

育种周期漫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在华中农业大学悬铃木梧桐繁育基地,可以明显看出传统法桐和少果新品法桐的区别。

后排深绿色树木为传统法桐,前排嫩绿色树木为新品华农丽风。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1993年,开始着手研究法桐飞毛问题的包满珠做好了30年、40年甚至永远没有任何成果产生的心理准备。他把法桐遗传性状改良的研究比做一个“黑箱”,“黑箱里有两种可能,一是成功,一是失败,只有完全打开才知道是什么结果”。

但探究黑箱的过程比预想的更艰难。

30年间,包满珠带着团队到河南、江西、湖北等地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收集了500余份晚花少果的特异种质法桐资源,并在试验苗圃扦插、嫁接繁育。

他曾经的学生,如今的同事张佳琪副教授记得,包满珠常常自驾,带着他们一大早从武汉出发,驱车前往河南信阳鸡公山,那里房前屋后都种着法桐。他们仰着头,一棵棵看,看到哪棵法桐结果少,就掏出记号笔给这棵珍贵的优良株系做上编号。等到来年,再来鸡公山,寻找这棵树,还是抬头望,继续记录观察结果。

一年又一年,至少要反复观察5年,才能确定这棵树是否真的“少毛”。30年时间,他们将收集的500余份特异种质法桐资源,通过引种、扦插、嫁接、实生选育、倍性育种等方式,培育出了7个法桐新品种。

“当年你看好的种子选手,养护了四五年,或许有一天突然结果飞毛了。你只能放弃,开始新一轮的育种培育。”张佳琪告诉记者,法桐具有5到8年的童期,对性状稳定性的鉴定,特别是结果、出毛等性状方面的研究需要多年连续观测,其育种周期之漫长可想而知,这也极大地阻碍了法桐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这样的失败总是反复出现。包满珠解释,我们常见的悬铃木(英桐)是美国悬铃木(美桐)和法国悬铃木(法桐)的杂交后代,遗传背景复杂,很难将它破译清楚,也很难写一篇像样的理论性文章。“只能静下心,慢慢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包满珠对他的团队成员说,“要有点劲头,要耐得住寂寞,才能盼来无毛法桐到来的那一天。”

走在梧桐基地,包满珠和记者开玩笑,“我每天都在地里干活,每天这样抬头看树,这辈子是得不了颈椎病了。”

研究生入学的第一个任务是“数球”


4月14日,包满珠在华中农业大学悬铃木培育基地查看新品法桐嫁接效果。 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武汉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所工程师张思思向记者形容,城市和法桐毛絮的斗争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早在2017年,南京开启了法桐飞絮预警,实行24小时精细化飞絮预报。今年4月,武汉也发布了法桐飞絮预警地段,提醒市民防护。2020年,上海出台全国首个悬铃木果毛防范规范。更多的城市通过人工修建、喷洒农药,物理冲刷减少法桐飞毛。园林部门昨天种树,今天治理,忙出一脑门的汗,只为对抗大自然的强大生命力。

法桐飞毛,飞的是两种毛,一是叶片背毛,二是球果炸裂后飞毛。通过减少球果数量,能极大地减少飞毛量。

学生林战帅记得,两年前硕士研究生入学,包老师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是“数球”。同一胸径的新品种法桐和传统法桐各选多棵,记录它们每年的果球量,观测新品种的稳定性。

每年冬季,待梧桐叶落,林战帅的“数球”工作就开始了。

研一那年,林战帅在华中农大悬铃木繁育基地选了15棵华农丽风、15棵华农青龙,又在华中农大校内找了胸径尺寸相当的6棵传统法桐。按照林战帅的观察统计,一株华农丽风平均结球30.13个,一株华农青龙平均结球4.93个,而一株传统法桐的平均结球量为645.16个。这些球里藏着的,就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飞毛。

一个成熟果球里到底藏着多少根飞毛?包满珠自己数过,他统计出每个成熟小坚果有果毛约580根。一个果球约有1600个小坚果,共计有毛约92.8万根。一株十多年生,胸径为10厘米的未经修剪的法桐,每年可结200到400个果球。

法桐飞絮为何那么多,他们的统计数据给出了答案。

无球少毛的法桐很快会来到我们的城市


悬铃木(俗称法桐)的嫁接试验。长江日报记者詹松 摄

在包满珠的30年科研生涯中,他把“少毛悬铃木培育”作为自己毕生的科研重点。作为少果悬铃木培育先行者,他向记者回忆,前十几年,他们都是在摸索中前行,更是在黑暗中前行,看不到一丝亮光。十几年后才慢慢有了点眉目。做少果悬铃木研究30年,获奖寥寥,唯在2018年,他的成果《悬铃木种质资源创新及晚花少果品系的选育与推广》获得了中国园艺学会颁发的华耐园艺科技奖。

近两年,包满珠团队的研究成果迎来了实质性的进展。7个品种陆续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其中亲和性最好的华农丽风和华农青龙开始面向市场重点推广。

今年2月初,河南新乡的相关部门在当地栽种了1500棵华农青龙。新乡市园林绿化中心工作人员刘艳芳告诉记者,每年4月,市长信箱里的投诉总少不了梧桐飞絮,飞絮问题无法根治,他们也头疼。去年,新乡市对人民西路进行提升改造,他们决定试一试“不飞毛”的法桐新品种,“经过两个月的观察,新品目前长势良好”。

从2017年起,包满珠团队和武汉市苗业有限公司、万绿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联合繁育、研发、生产法桐新品种。

在位于河南新乡的万绿生态悬铃木繁育基地,2000多亩的苗圃里栽种了17万株法桐新品。繁育基地总经理顾天雷说,基地共有胸径12厘米以上的成苗2万多棵,待到明年长成15厘米后可集中上市。愁不愁卖?不愁。近两年,上海、南京、郑州、开封、阿克苏等地的园林部门都曾打来咨询电话,想要采购新品种法桐。但不飞毛新品种法桐距离大规模走向市场,或许还要一些时间。

武汉市苗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沙飞解释,目前,新品种还未实现规模化培育,成苗少,嫁接养护成本高,新品种法桐的价格会比传统法桐高出一倍以上。但沙飞相信,无球少毛的法桐将会很快来到我们的城市。

包满珠从30岁干到了60岁,培育少果悬铃木的研究注定是漫长且孤独的旅程,但他乐在其中。他把法桐基地里的一株株树苗当作自己的孩子,看着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希望我以后所到的每个城市,都能看到不飞毛的法桐,让老百姓免受飞毛之苦。”这是包满珠的期待。

法桐其实是误称

悬铃木,全世界有7种,其中常用的有3种,分别为一球悬铃木(俗称美国梧桐)、二球悬铃木(俗称英国梧桐)和三球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二球悬铃木一般认为是一球悬铃木和三球悬铃木的杂交种。我国种植的绝大多数悬铃木属于二球悬铃木。相比“二球悬铃木”而言,其别称“法桐”更为人熟知,也可以说是误称。


作者:张维纳 詹松

编辑:汪宇瑾

原文链接:http://www.app.dawuhanapp.com/p/669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