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澳洲国立大学彭开蔓博士为我院师生讲解高通量测序技术
时间:2015-09-24

  9月22日上午,彭开蔓博士为广大师生做了题为《“下一代“测序技术》学术报告。“下一代测序技术”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另一种说法。彭开蔓博士首先概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在DNA测序、RNA测序和甲基化分析等不同层面的重要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始终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种前沿技术,更新换代比较快,彭开蔓博士接着为大家讲解了不同时期的测序技术的原理和步骤,包括目前比较前沿的第三代测序PacBio测序平台和单细胞测序技术,并强调文库的构建是测序成功的关键。随后彭开蔓博士针对测序样品的制备以及不同测序文库的构建的原理和具体步骤以及文库质量的检测等做了详细的讲解。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彭开蔓博士能够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解释复杂的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原理和具体操作过程,在场老师和学生无不听得津津有味。
  下午的报告中,彭开蔓博士还特地给大家讲了几个有意思的研究课题,用来说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比如,通过对运动和不运动者的腿部肌肉的转录组测序发现,运动的肌肉所拥有的各种有利的增强代谢;父母的不良饮食习惯能够改变自己的DNA甲基化程度,进而通过遗传导致子女产生肥胖等疾病;测序技术对于癌症治疗和精准医疗方面的重要作用等等,这些结果大都发表在2015年和2014年的代表最高权威的“自然(Nature)” 和“科学(Science)”杂志上。
  报告结束后,彭开蔓博士与台下老师和学生进行了交流,并一一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随后,在陈惠兰教授的带领下,彭开蔓博士参观了园林院六楼马铃薯研究团队的实验室。在随后的访问期间,彭开蔓博士还将在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共平台进行参观和现场指导建议,并通过座谈会对研究生们的英文写作进行具体指导和帮助。

  资料链接:
  彭开蔓1989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后师从邓子新院士从事链霉菌分子生物学研究,1992年获硕士学位;在生科院任教,教授分子克隆技术。1995年在张启发院士的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进行水稻分子生物学研究。期间于1997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访问6个月,参与水稻物理图谱的构建。
  1998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99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彭开蔓赴澳大利亚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中心做博士后,进行基因芯片的研究,是多样性芯片技术(DiversityArray Technology)的发明人之一。从2002年至今,彭开蔓一直在澳洲国立大学John Curtin医学研究院的分子生物技术中心从事生物芯片和基因测序等方面的工作,技术专家,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参与了众多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彭教授作报告

彭教授与学生讨论

作者:谭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