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园艺林学学院青年科学家科研故事分享会在倍阅书店顺利举行。风景园林系教师杨叠川、蒋亚蓉以“守科研初心,攀学术高峰”为主题,与学院2022级研究生新生交流青春生活,品味学术人生。
“追星”之路,专业之始
在本次的交流会上,两位青年教师向参与交流会的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在同学们提及选择专业的原因之时,杨叠川老师谈到了自己在高中时期,十分热爱《中国国家地理》这本杂志,其主编更是其心中的“明星”。他认为,与自然地理相关的风景园林专业是一个充满乐趣的专业。在不断向自己心目中的“明星”靠近之时,他也获得了学术方面的成就。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既圆了自己的追星梦,又能在科研方面取得进步”,杨叠川老师说道。“其实一开始大家可能并不能明确自己适合什么专业”,蒋亚蓉老师补充道,“但在对专业不断探索的过程当中,我们会逐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渐渐的兴趣就来了,我们也会取得更多的进步,这也是一个自我“追星”的过程”。
兴趣为导,勇攀学术高峰
在谈及“如何着手科研“的问题时,蒋亚蓉老师谈到,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面广,作为研究者,不可能对所有的研究方向都有所涉猎。作为硕士研究生,应当积极与导师进行沟通,以确定自己未来的学术研究方向。”具体研究方向“是随时间慢慢形成,而不是一蹴而就的。杨叠川老师也认为从事科研,首先要从兴趣点出发,在硕士研究生一年级阶段,同学们可以多多尝试不同的研究方向,在不断试错的过程当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科研方向。此外,杨叠川老师还强调,学术研究不能够闭门造车,在平时的科研间隙,要积极与不同专业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如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己的研究瓶颈,为自身专业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灵感。
巧读文献,批判思考
在学生提问环节,两位老师回答了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何阅读专业文献。对此,杨叠川老师回答道,读文献这一行为分为“精读“和”泛读“两种。以一周为单位,量力而为,规划好自己的阅读目标。在读的过程当中,要主动寻找相关科研领域影响较大的研究者,纵向检索阅读他们的其他文献,搜罗学术动态,紧抓学科热点。蒋亚蓉老师谈到,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始终明确该篇文献的重要性和创新点,一定要明确所读文献的写作目的,不能是简单的看论文。
独立判断,学会自主
提及“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选择工作还是继续读博深造“时,蒋亚蓉老师说道,博士阶段的研究比硕士阶段的更加深入,在硕士一年级阶段就考虑毕业之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为时尚早。较为合理的做法应当是多与导师,以及师兄师姐们沟通,在充分考虑了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之下,再决定。”不要为了逃避工作读博,这样容易蹉跎时间“,杨叠川老师继续谈到,他认为,毕业之后”进一步读研深造还是走出校园去工作“,这是一个需要大胆试错的过程,用实践证明自己更适合什么,要有足够的经历,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抉择。
最后,老师们根据其他同学的提问,向大家提供了宝贵的科研建议,鼓励新生们在未来三年的学术生活当中用于探索,求真问知。
同学们也纷纷就本次交流会发表了自己的感想。2022级硕士研究生杨惠焱谈及参会感受时说到:通过这次的科研故事分享交流会,我对如何科学有效的阅读文献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同时,在认真倾听了老师们的求学经历之后,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才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走的长,走的远。2022级硕士研究生凌晨说到:在这次的分享交流会上我收获颇丰。老师们的分享让我明白了在读研期间,应当要学会独立自主,要及时转变自己对待学习、对待科研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尽快适应科研生活。2022级硕士研究生彭思涵说道:老师从研究生的学习到毕业后的规划都给了较为专业建议,也让我懂得了交流的重要性。
文字| 黄婧婷
图片| 王欣 凌晨
审核| 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