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桥米源,共振乡村兴
时间:2024-08-24

【核心提示】8月19日上午9时,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北省京山市蒋家大堰村进行调研,旨在通过与村民交流和实地勘测,深入了解京山特色桥米文化与综合产业发展,增加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

8月19日,实践团队来到了京山市孙桥镇蒋家大堰村。湖北京山稻作文化系统于2023年9月被认定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生产的京山桥米是久负盛名的本土农产品品牌,种植历史悠久,品质独特,传承近500年而生生不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人文底蕴。蒋家大堰村作为桥米文化的发祥地,素有“桥米源”之称,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记忆,更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吸引着八方来客。村支书夏书记热情向队员进行介绍:“蒋家大堰村地形起伏和缓,依山傍水,土壤条件优越,水源水质优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以能种出口感糯香的桥米”。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漫步于田间地头,听其详细介绍了桥米的种植历史、独特品质以及其在当地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桥米,以其粒长、色白、晶莹如玉、口感香甜而著称,是京山乃至湖北的一张闪亮名片。”夏书记自豪地说,“我们蒋家大堰村,作为桥米之‘根’,世代传承着先民的耕作的技艺,每一粒米都凝聚着村民们的辛勤汗水和对土地的深情厚谊。”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亲眼见证了当地居民靠种植桥米安居乐业。村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居环境精心规划,村民生活幸福美满。稻米种植的各个环节都展现出科技化、现代化风貌,此行正赶上“洋西早”品种的丰收期,机械化收割与无人机监控都走进了实践团队的视野中。

此外,团队还深入了解了桥米生产这一传统产业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实现经济赋能的过程。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蒋家大堰村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品牌化经营、电商销售等渠道,将桥米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出国门,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用实际行动做到了“京山桥米,香飘万里”。

“桥米不仅是我们餐桌上的美味,更是我们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夏书记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挖掘和传承桥米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农耕乐趣,品尝地道美食,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和产业的多元化发展,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8月20日,实践团队按计划再访蒋家大堰村。实践团队使用专业的航拍无人机,对村内“桥米源”一带(水库以东约6公顷)的土地进行了直线往返和环绕飞行测绘。航拍组将俯拍得到的约500张照片连同路径数据一起发给分析组进行即时处理,得到了测绘范围的高清平面地图与三维地理模型。

随后,航拍组走向了田间地头、流水人家,通过近距离辨认,对范围内各区块的稻作文化景观进行了编码分类。此刻,农大的学子们用自己“实事求是,勤学力耕”的专业态度,在京山的沃土上种下了科技兴农的种子。

分别完成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后,团队再次集中,将各类地块的因子编码在地图上进行了可视化展现,顺利达成了我们预期的实践成果。

此次调研,不仅让团队成员对京山桥米文化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更深刻感受到了中华传统农耕智慧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蒋家大堰村乃至整个京山市的桥米产业将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文字:张童淼曹育川

摄影:张童淼曹育川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