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武汉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武汉市江欣苑社区,以“走访+参观”的形式就江欣苑共同缔造已有建设成果进行实地调研,从而理解湖北省部署“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深刻内涵、精神要义和具体路径方法。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武汉市汉阳区江欣苑,学习该社区推进“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实践经验。团队调研江欣苑社区及其共同缔造公园,了解社区微改造、微心愿、微服务、微空间、微治理的工作内容和社区特色非遗文化建设落实情况,体悟社区党建引领特色下落实建设群众路线的方法路径与精神要义,强化责任担当,以期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知识投身美好家园建设。
团队首先来到江欣苑社区,了解社区推进共同缔造微改造、微心愿、微服务、微空间、微治理的工作内容。在走访过程中,团队发现了社区宅前空地或者废弃空间上由群众参与的“绿荫”下停车场、社区花园、科普长廊等 “微空间”、“微改造”项目成果。车辆停放俨然、宅前种植各色灌木植物、各处角落树立治理公约宣传栏,改造后的小区环境焕然一新,不仅改善了停车位不足、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各年龄层居民的活动需求等实际问题,还通过可移动花园、蔬果花园、芳香花园、药草花园、花溪小径等提升小区景观效果。这些项目成果为居民提供寓教于乐的美好生活空间。
团队成员参观江欣苑特色非遗文化廊(通讯员 张宇晗 摄)
这些实地空间项目得以落实,依托于社区党建引领,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团队了解到社区形成了“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党建组织架构,其基层党组织网络延伸至每个楼栋与单元,以实现党组织体系进单元、入户、到人、入心,成为开展共同缔造工作的核心。沿途调研时,团队发现小区中设立社区统战工作联络点、小区党群服务驿站、妇女之家等工作点,致力于改善围绕民众切实问题与困境。与此同时,小区也设立了户外工作者服务驿站,通过凝聚户外工作者等城市治理合伙人,吸纳小区本土居住党员、志愿者,引导民众实现小区建设共管,将小区的环境管理、活动举办和内容创作交由民众,以期实现由民众开拓的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
然而,如何因地制宜地推进共同缔造调工作?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了设立于小区广场于主道上的汉绣博物馆与高龙博物馆,其利用塑像、交互以及实际历史图片,展示了高龙与汉绣文化特色。江欣苑社区则是结合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营造共建共享文化生态的独特路径。早在2012年,社区以高龙为依托建设全国首家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吸引数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驻社区,为居民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解决居民创业就业发展问题。基于多种非遗文化的引进,社区同时开展“导师带徒”等面对居民的参观、体验、培训活动,结合共同缔造实地项目建设联动居民参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居民自发成立数十个群众性文娱活动团体,激发居民的文化自信与集体认同,为共同缔造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文化基底与群众共设的主体力量。
团队成员记录江欣苑共同缔造花园健身区域使用现状(通讯员 张宇晗 摄)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江欣苑社区共同缔造公园,实地理解社区践行“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五共”方法路径。该公园建设于2022年9月5日,建设之初,社区收集民情民意,尊重民众健身、休闲的共同需求。同时,社区通过“1元捐众筹”“金点子奖”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居民有序参与公园建设。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群众为共建项目主,自发平整场地、搬运工料、修建草坪,还自制绿豆汤送清凉慰问建设工人,使公园建设办成真正以“民心”出发的共同缔造项目。团队发现,场地中处处存在民众使用、维护、管理的内容。除了崭新的环园跑道、健身器材以及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儿童游乐设施,园中植物都拥有这一张写有居民名字的认领牌,公共健身设施旁设置智能管理平台并设置社区居民所提倡的江欣园文明公约,有关于运动健康的相关内容结合铺地、雕塑、宣传栏等形式寓教于乐,鼓励促进全民运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团队成员深入江欣苑社区考察共同缔造建设情况(通讯员 张宇晗 摄)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队深刻感受到“共同缔造”的精神内核以及在方法论下的具体实践途径。团队成员说:”在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不仅亲眼见证了江欣苑社区如何通过微改造、微心愿、微服务、微空间、微治理等创新方式,将曾经的问题空间转变为居民共享的活力场所,更深刻体会到了党建引领在推动社区共同缔造中的核心作用。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们而言是宝贵的财富,未来我们将把所学所得应用到风景园林的专业实践中,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字:胡雨琳、徐一鸣
图片:张宇晗、潘芷卉
审核: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