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4月20日9时,我院张瑜服务队于玫瑰湾社区开展以“折茎配绿香,童心护地长”为主题的科普活动,结合世界地球日,通过知识讲解与动手实践,引导社区儿童认识植物茎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其环保意识。
值4月22日世界地球日之际,张瑜服务队的志愿者赴玫瑰湾社区开展“折茎配绿香,童心护地长”的主题科普活动,面向社区儿童详细讲解植物茎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在生态环境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活动通过理论讲解、实物展示与动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自然科学的魅力,深化对世界地球日与日常生活关联性的认知。
活动伊始,茶学2401班的黎格琪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植物茎的分类,结合图片展示了直立茎、匍匐茎、攀缘茎等不同类型茎的形态特征。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随后,志愿者借助显微镜切片图样展示和模型图解,深入浅出地解析维管束的结构与功能。“原来茎就像植物的‘运输通道’,能把水分和养分送到每一片叶子!”一名小朋友在互动中兴奋分享。
“当然了,现在也有很多的茎被利用起来制成生物燃料或环保材料,比如小麦、玉米秸秆做的环保餐具、写字笔。”在谈到植物茎的生态价值时,黎格琪结合世界地球日的背景为小朋友做讲解,她从生活场景切入,引导孩子们思考植物在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方面的价值,并鼓励他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为深化理解植物茎的功能,活动还特别设置了扦插实验环节。志愿者提前回收塑料瓶、泡沫板并消毒处理,指导小朋友剪取薄荷、绿萝枝条,利用泡沫板固定后漂浮在装有水的塑料瓶中。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调整枝条角度,记录观察要点,一名参与实验的孩子满怀期待地表示“我好想看看快点它长根的样子!”这一环节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植物扦插的基本原理,更激发了他们对生命科学的探索兴趣。
活动在欢声笑语中落下帷幕,许多孩子仍意犹未尽,围在展示台前交流心得。活动的负责人园林2301班的丁浩伟表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科普教育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儿童成长过程。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是最珍贵的种子,我们希望通过科学启蒙,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守护绿水青山的责任感。”
此次科普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儿童可感知、可实践的体验,不仅拓宽了其科学视野,更利用废弃塑料瓶进行植物扦插的活动形式实现了”变废为宝“,在社区儿童的幼小心灵中播撒了环保的种子。
文字:喻恭慕蕊、李梓菁
摄影:黎格琪、丁浩伟、伍明宗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