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为响应学校及学院要求,学习并传承红色精神,7月5日由园林2301王诺言同学带领实践小组参观了武汉二七纪念馆,并对以林育南烈士为代表的红色革命文化进行深刻学习。
7月5日,武汉二七纪念馆迎来了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的社会实践小组。在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02周年之际,他们通过实地探访革命文物、历史文献与现代铁路发展模型,完成了一堂跨越百年的“沉浸式党史课。 在纪念馆第二展厅“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与斗争”展区,小组成员驻足于林育南烈士的遗物陈列柜前。玻璃展柜中斑驳的笔架、茶碗和泛黄的《新青年》杂志,无声诉说着这位工运领袖的生平——1923年罢工期间,林育南与陈潭秋、项英等人在京汉铁路总工会秘密办公处起草宣言、编写传单,成为罢工斗争的核心指挥者。一本写满批注的《新青年》杂志,揭示了早期共产党员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思想播撒至工人群体,组长园林2301王诺言同学感慨:“这些实物让教科书上的名字变得鲜活,他们是为理想燃烧生命的真人。”
第三展厅内,主题为“为举行罢工京汉铁路总工会向各界发表的文告”的几份文件引发了小组的深入讨论。文告以悲怆笔触揭露军阀暴行,呼吁“全国同胞共伸正义”,并附有《罢工宣言》《敬告旅客》等传单原稿。讲解员指出,这些文件通过油印小报《罢工月刊》传播全国,成为动员民众的利器。成员园林2301黄坤灏同学在研学笔记中写道:“百年前工人用油墨和纸张争取话语权,今天这份文告仍是舆论抗争的经典范本。
行程的最后一站聚焦纪念馆时代发展专题展厅。实践队员目睹了中国铁路技术的沧桑巨变:展台上并列摆放着京汉铁路老式蒸汽机车模型与“复兴号”高铁列车模型,背景壁画上奋勇争先,勇担使命等铁路精神也在诠释着铁路事业的发展。讲解员说,截至2025年,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75%以上,较1923年运力提升千倍。这些数字让小组成员都感到十分骄傲,这不仅是铁路交通事业大跨越,更是我国国家实力增长的具体表现。
参观结束后,成员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脚下感受着历史铁轨的沉重延伸,那是工人阶级以血肉之躯铺就的通往尊严之路。这对新时代青年来说是接过了一根无形的精神火炬,将那份铁肩担道义的气魄深深融入骨血。同学们必将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历史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前行,让信念如当年京汉线上的车轮,坚定而有力地奔向民族复兴的远方。
文字:安晟昊
图片:王诺言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