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2日9点,我院社会实践小组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
7月2日9点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社会实践小组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参观学习。本次活动旨在通过探索辛亥革命与武汉城市记忆之间的密切联系,增强团队成员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
为了确保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度,出发前社会实践小组成员在网上查阅大量历史资料,深入了解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重要历史地位与意义,并与纪念馆的讲解员提前沟通,确认讲解内容与方向。
来到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门口,社会实践团队成员驻足拍照。而策划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园林2301班王诺言同学表示,他觉得这个纪念馆就像是武汉这座城市的里程碑,它记录着革命先烈们推翻封建王朝的决心与勇气,如果想要深入了解武汉的红色记忆,一定要从这里开始。
社会实践团队首先进入的展馆是“名人名宗”馆,这个展馆里面陈列的是开馆以来,国家领导人们留下的文图资料,其中不乏一些书法作品。而细心的园林2301班曾研同学却发现了其中一幅书法作品的端倪。该作品中题有“民国之门”四个大字。然而奇怪的是 “民”字的弯钩却伸出了头。“这难道是错别字吗?”曾研同学提出疑问,讲解员摇头表示这并不是错别字。原来这幅书法作品是孙中山先生之孙孙治强在参观纪念馆时所题,“民”字之所以要出头,是寓意着“人民出头”,这是武昌首义打响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枪后,民众对于民主胜利的象征性表达。听了讲解员的解释团队中的同学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武昌起义在推翻封建帝制中的重要意义。
之后社会实践团队又参观了后续三个重要展馆,展馆分别以“武昌首义”、“走向共和”、“复兴之光”命名,介绍了武昌起义的经过、意义以及其对后续事件的重要影响,期间还穿插介绍了几个推动武昌起义的重要人物。其中就包括武昌起义爆发后,被革命党推举为鄂军都督府都督的黎元洪,而社会实践小组成员发现,这位黎元洪都督和华中农业大学竟还有一些关联。原来这位都督曾经是张之洞的部下,而张之洞则是湖北农务学堂的创办者,也就是“华中农业大学张之洞班”的前身。于此,社会实践小组成员纷纷表示,今后要向这位都督学习,成为对时代有用的人。
讲解结束后,社会实践小组成员站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广场上交流着参观完纪念馆后的所思所想。所有人都认为,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对辛亥革命这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武汉红色记忆的深度探索。而大家作为在武汉这座英雄城市读书的有志青年,更应该牢记这段流血的艰难历史,树立远大理想,担起时代的重任与使命。
文字:樊熙蓓
摄影:杨芸泽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