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7日,我院“湖光声景中的健康密码”实践团队来到武汉市沙湖公园,将观测重点转向视觉环境,深入探究这座城市绿肺的视觉生态特点,为城市公园景观优化提供重要参考样本。
作为武汉市“一湖一园”生态格局的核心节点,沙湖公园既承载着老武汉人的晨练记忆,也收纳着市民的周末时光。相较于东湖绿道移步换景的游览设计,这里的视觉空间更像层层展开的画卷。在城市生态建设与人文关怀并重的背景下,此次调研更侧重于探索如何通过视觉环境的营造,提升市民在日常休闲中的舒适感与幸福感,与此前对解放公园、东湖绿道的调研形成互补,共同构建城市绿空间的健康图谱。
沙湖公园各测点的视觉特质,与东湖绿道、解放公园、首义公园呈现出明显不同,展现出独特的空间逻辑: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荷花池的季节性视觉焦点,大面积荷景的层次与亲水步道设计,比东湖湿地公园的树木带静态自然景观更有互动性,也比解放公园中心湖区自然声主导的氛围更侧重视觉冲击,与首义公园黄鹤楼人文压过自然的场景形成反差,成为纯粹以自然色彩打动人心的空间。
而其他调研地点的选择也各有原因,入口处的过渡性设计突出,标志性雕塑与绿植自然融合,既不同于东湖绿道入口偏向景区引导的功能性,也有别于解放公园入口单纯的人流集散场属性,更没有首义公园入口承载的历史厚重感,完成了从城市到自然的温柔切换;泉亭的人文与自然动态相融合,动静相济的视觉感是其他公园同类空间少见的;琴园广场的开阔与秩序形成差异,艺术装置与树木边界达到平衡,以活动与景观共生的视觉秩序取胜;此前公园少见的是渔乐园的互动性视觉设计,渔业元素与亲子设施的结合,打破了东湖绿道观赏为主、解放公园日常休闲、首义公园历史瞻仰的固定模式,用趣味视觉语言构建起独特的参与空间,在同类绿空间中辨识度较高。
声环境方面,泉亭的泉水声较特别,它不像首义公园烈士堂的肃穆低噪那样依赖参观者默契,而是以自然声响主动营造清幽,成为视觉之外的点睛之笔。
在整理数据时团队成员深有体会,沙湖公园的视觉魔力在于“不刻意的设计感”——就像泉亭的水流不必刻意避开亭柱,荷花池的栈道不必强求对称,这种视觉逻辑恰恰暗合了市民的视觉需求。接下来团队将通过问卷,进一步探寻这些视觉元素如何悄悄影响着市民们的感受。
文字:白靖、陆珍齐、朱晓攀
图片:张涵砚、白靖、王靖程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