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林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赴黄陂探访古村落,寻找文脉和根源
时间:2025-09-02

8月24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黄陂区探访古村落,寻找文脉和根源实践团一行人前往黄陂区盘龙城,对千年古镇黄花涝开展了实地走访调查。前往实地走访的成员有2023级蔬菜专硕班王龙飞,金霜以及2023级蔬菜学硕班董思涵,张庆琳。

黄花涝的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曾一度成为石阳县城所在地。至明代,因毗邻府河、得水运之利,这里商贾云集,成为繁华的商业码头和物资集散中心,“黄花涝”之名正源于当时汛期河滩上盛开的黄花与泛滥的河水交织的独特景象。

实践团队成员行走在古村老街的青石板路上,两旁是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传统老宅,虽历经风雨,但结构依然完好,门楣上的木雕、墙面的彩绘依稀可辨。

黄花涝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同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一路蜿蜒向前,可见部分昔日的老宅被改造为飞檐翘角、砖雕精美的特色民宿、茶馆和文创空间,包括黄花涝文博馆、三清书院等,既保留了古风古韵,又注入了现代生活的舒适与便捷。而村中保存完好的古码头遗址,更是见证了黄花涝因水而兴、因商而盛的历史脉络。

在古镇的西南角,有一栋至今保存完好的院落,虽饱经沧桑,但仍错落有致。谁曾想,这一座没有引起太多注意的院落,曾经是抗日时期的地下革命联络站。实践团队成员们在参观联络站旧址伫立许久,认真地感受那一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和革命情怀。

本次千年古镇黄花涝的走访调查,是开展传统村落文化资源保护倡导与宣传的必经之路。黄花涝,不再只是一个文化古村落的符号,它既有商业文明的篇章,也有农耕文化的记述,更有红色革命的辉煌。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实践,增强了文化自信,也希望未来能充分利用专业所学助力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


文字:郭丽萍

图片:张庆琳 金霜 王龙飞 董思涵

审核:林辉 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