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赴宣石源头南极乡解码文化传承路
时间:2025-08-20

核心提示: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首次深入宣石原产地——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南极乡,走访多位资深收藏家与从业者,聆听两代人守护宣石的故事,触摸亿万年地质变迁与人文积淀的实物载体,并针对保护与传承提出青年方案。

盛夏的皖南山坳,蝉鸣与溪声合奏。7月初,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的5名成员,背着行囊,首次踏足宣石文化的核心承载地——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南极乡。他们的目标明确:溯源宣石根脉,对话深山守石人。

在南极乡古朴的藏馆里,收藏家华锋指尖抚过一方题刻“宣州遗韵”的宣石,温润的质感仿佛凝结了千年时光。“其色洁白,多于赤土积债,须用刷洗,才见其质”,《园冶》中的记载在眼前实物上找到了最鲜活的印证。华锋老师热情讲述的每一块宣石故事,都让队员们感受到这位收藏者以石会友、传承文化的执着坚守。翌日,在当地宣石收藏家的引导下,团队穿梭于藏馆与交流席间,直面宣石文化在传播推广中的现实挑战。如何提升认知度?如何借力文旅融合?深入的交流点燃了队员们结合园林专业背景,为活化宣石文化贡献智慧的决心。

探访的第三日,团队有幸叩开了当地资深宣石从业者李云高的院门。作为产业领军人物,李老师将珍藏的一方方瑰宝如数家珍般呈现。他轻抚石上肌理,细致解读“瘦、皱、透、漏”的天然韵致,引领学子步入宣石深邃的美学殿堂。当谈及产业艰辛,李老师摊开掌心厚厚的老茧,“开采时钢钎震得虎口开裂,但看到原石出山那刻,什么都值了。”他的话语里,满是守护与发展的期许。

更令人动容的是在李老师引荐下遇见的古稀前辈。老人颤巍巍地捧出珍藏的“雪浪石”,沟壑纵横的石面在光影下竟浮现云海翻涌的幻象。“年轻人看这块像不像黄山云峰?”他将石头转向队员,眼中跳动着孩童般的得意与无法掩饰的珍视。他动情地阐释着每一块宣石作为不可复制孤品的价值,反复强调对传统赏石文化与工艺的尊重,认为这是守护宣石文化灵魂的根本。

从华锋藏馆的初识震撼,到与收藏家探讨传播路径,再到李云高院中感受产业艰辛、古稀老人面前触摸文化赤忱,短短数日,南极乡的宣石与人,给这群年轻学子上了深刻一课。他们触摸到的,不仅是宣石冰冷的质地,更是两代守石人传递的、带着体温的文化接力棒。李老师立足产业发展的务实与老前辈守护文化本源的纯粹,共同构成了宣石文化在源头生生不息的密码。

行程虽短,思考已深。团队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融入对宣石文化未来的探讨。如何在源头保护这份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如何让古老的石韵更有效地“破圈”?他们意识到,守护南极乡的宣石根脉,不仅关乎资源保护,更在于传承那份如李云高和无名老匠人般的纯粹热爱与无声坚守。带着从源头汲取的力量与思考,华农学子们踏上了归程,他们深知,让宣石不再仅是展柜里的标本,而是成为能持续滋养人心的文化活水,这份源于南极乡的“接力棒”,已然传递到青春的手中。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安徽省宣城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廖含清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安徽省宣城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吴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