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 月 7 日,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在江夏区五里界群益村余孔湾推进调研第四天工作,聚焦村湾道路与公共区域,集中开展垃圾捡拾、路面清理专项行动。
经过前三日对余孔湾村容村貌的系统摸排,团队针对前期发现的 "田间地头零星垃圾散落"" 村道两侧杂物堆积 " 等突出问题,制定了精细化整治方案。当日清晨,团队负责人、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 2301 班弓怡宁带领成员携带垃圾袋、铁锹、扫帚等工具,按区域划分责任片区:弓怡宁带领一组重点清理村主干道两侧,将隐藏在草丛中的塑料瓶、农药包装袋等不易降解垃圾逐一捡拾,对缠绕在树枝上的废弃地膜进行细致剥离。团队成员需弯腰在茂密草丛中搜寻塑料瓶、农药包装袋等垃圾,她们擦着额头的汗说:“这些隐藏的垃圾虽然不起眼,但对土壤和植被影响不小,清理时得格外细致,每捡起一片塑料,都觉得离‘让村子更干净’的目标近了一步。”;另一组由园艺林学学院风景园林 2301 班耿思雨牵头,集中处理村口闲置地块的杂物堆,通过分类搬运将废旧砖瓦、枯枝干草与生活垃圾分开堆放,为后续资源化利用或规范处置做好准备。
整治过程中,团队成员注重观察环境细节:发现部分路段因排水不畅导致杂草丛生,便同步记录积水点位置;遇到村民晾晒的农作物占用路面,主动上前沟通收纳方式,既保障通行安全又尊重村民生活习惯。村委会书记胡峰巡查时,对团队 "边清理边记录边沟通" 的做法表示认可,指出 "这些年轻人不仅动手干实事,还能留心观察问题根源,这种专业态度很难得",并安排村干部协助协调大型杂物清运事宜。
此次专项行动聚焦村湾环境痛点,通过针对性整治带来了多方面变化:村主干道两侧的隐藏垃圾得到系统清理,草丛中散落的塑料瓶、农药包装袋等污染物被集中收纳处理,减少了对土壤和植被的潜在危害;村口闲置地块的杂物堆经分类搬运后,废旧砖瓦、枯枝干草与生活垃圾实现有序堆放,原本杂乱的区域变得平整开阔,提升了村湾入口的视觉整洁度。
截至当日傍晚,团队共清理各类垃圾及杂物 20 余袋,平整村口闲置地块约 50 平方米,同步形成《余孔湾环境问题点位清单》,标注了 12 处需长期关注的卫生死角。此次行动不仅让村湾关键区域面貌焕然一新,更通过实践验证了前期调研中关于 "环境整治需结合村民生活习惯" 的判断,为后续制定长效维护机制提供了鲜活依据。
文字:李汶璟
图片:耿思雨、杨海涛、弓怡宁、李汶璟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