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为积极响应国家 “提高青少年对中华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认识” 的号召,深度传承与弘扬中华茶文化,7月19日下午四点,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张瑜服务队支教团赴金鹤园少年发展空间开展“丝路茶舟,香渡万邦”为主题的特色课程。
为进一步拓宽青少年文化视野,助力其洞悉中华茶文化的多元魅力,传承民族文化精髓,7月19日下午四点,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张瑜服务队支教团以茶为媒,聚焦汉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茶文化,在金鹤园少年发展空间构建起一堂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的文化课堂。课程围绕“丝路茶舟,香渡万邦”主题,串联茶的起源、民族茶俗及茶马古道等内容,引导孩子们在探索中触摸茶文化底蕴,感受民族文化交融之美。
课程伊始,张瑜服务队支教团志愿者饶景天以“小朋友们分享喝茶经历”为切入点,迅速点燃孩子们的兴趣。“茶叶除了泡着喝,还能和什么‘搭伙’变美味呀?” 志愿者话音刚落,小手便举满了教室。“我奶奶煮的茶叶蛋超香!”,“我喝过加了奶的奶茶!”稚嫩的声音里,藏着对茶的最初认知。沿着多民族文化暗线,课程深入汉族、藏族、蒙古族茶文化。谈及藏族酥油茶,饶景天同学抛出问题:“藏族酥油茶里会加什么神奇配料?”一位小朋友抢答:“有酥油和盐!喝起来又香又暖!”饶景天同学笑着补充道:“在高原上,这杯茶可是能让人充满能量的‘秘密武器’呢!”当讲到茶马古道,孩子们的热情再度高涨。“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茶马古道吗?”话音未落,抢答声此起彼伏:“我知道!在云南、四川那边!”“是用茶和马来进行交易!”从唐代的历史渊源到地域分布,从贸易形式到文化意义,孩子们在问答间,逐步勾勒出茶马古道的轮廓,也触摸到茶文化传播的脉络。
理论与趣味交融后,实践环节拉开帷幕。小朋友们领取抹茶粉,瞬间化身 “抹茶小匠人”,踊跃投入饮品制作。戴眼镜的男孩专注搅打抹茶,张瑜服务队支教团志愿者、园艺2303李佳琪轻声询问:“搅拌得顺不顺畅呀?”男孩抬眼笑答:“慢慢搅,抹茶在变细腻呢!”一旁,三个女孩围坐协作,争着操作搅拌棒,张瑜服务队支教团志愿者、园艺2303彭子彧准备记录下这个美好的画面,“这是‘抹茶小分队’协作呀!”笑得最甜的女孩立刻回应:“我们要调出最香的抹茶,老师快看看!”搅打完成后,孩子们将抹茶按需加入奶茶,专属风味的抹茶饮品新鲜出炉。品尝时,惊喜与满足写满稚嫩脸庞,有的孩子眯着眼回味:“抹茶和奶茶混在一起,像把茶香装进了甜梦里!” 志愿者们用相机定格下这些捧着杯子、满脸成就感的瞬间,茶香与笑声交融,满是童真乐趣。
从文化溯源到实践体验,本次活动以茶为载体,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实践与表达能力,更让各民族多元茶文化 “活” 在孩子们心中。通过探索汉族、藏族、蒙古族等民族茶俗,了解茶马古道的文化意义,孩子们直观感受到茶文化的包容与交融,悄然树立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当孩子们分享对茶文化传播的理解时,一句 “要把中国的茶,分享给全世界的小朋友”,让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真正在童心扎根。这场 “丝路茶舟” 之旅,既是对中华茶文化的一次生动传播,更是以文化人、培根铸魂的温暖实践,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持续生长、向阳绽放。
文字:彭子彧
图片:彭子彧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