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28日,我院赴韩国济州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参访济州农业研究与推广服务中心、西归浦农业技术中心及济州特色橘子酒庄,围绕“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主题开展实地访学。
当日上午,实践团首站抵达济州农业研究与推广服务中心。中心专家以“从实验室到田间”为核心,系统介绍了当地农业技术转化体系——从科研成果孵化到田间应用的全流程衔接机制,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与农业生产的深度绑定。园区内的温室大棚是技术落地的鲜活样本:顶部铺设的太阳能板充分利用济州光照优势,为大棚通风、灌溉系统供能;更通过智能应用程序实现温室内光、温、湿等环境条件的实时监测与调控,且已与济州岛13个农户建立系统连接,形成“中心技术支撑+农户协同应用”的高效模式。在参观途中,济州农业研究与推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还带着大家爬上大棚,为大家深度讲解太阳能板的工作机制。“最触动我的是‘技术不悬于实验室’,”园艺2301班任怡静在参观后说道,“太阳能供能与智能监测的结合,不仅降本节能,还让小农户也能共享科技红利,这正是农业技术推广该有的‘落地感’。”
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西归浦农业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先梳理了机构六十余年的发展脉络——从早期单纯的品种引进,到如今集育种研发、技术推广、农户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平台,让成员们清晰看到济州农业技术服务体系的迭代轨迹。随后带领参观种植区,这里培育的几十个柑橘品种令人目不暇接:既有传承数十年的本地传统品种,也有近年改良的耐储、高糖新品,叶片形态、果实大小、果皮厚薄的差异,直观展现了济州柑橘育种的技术沉淀与多样性探索。“每一个品种背后都是长期的观察与改良,”园艺2302班赖嘉敏驻足在一株杂交柑橘前感慨,“从历史发展到品种展示,能感受到他们对‘基础研究’的重视——这正是我们园艺学科育种工作该坚守的耐心。”
告别技术中心,实践团来到济州特色橘子酒庄,开启从“种植”到“产业延伸”的体验。酒庄工作人员全程讲解柑橘酿造全流程:从果实筛选时对糖度、酸度的精准把控,到发酵阶段温度与时间的精细调控,再到陈酿环节容器材质对风味的影响,每一步都紧扣柑橘特性,让成员们看到“农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化的清晰路径。厂长还带着大家深入地下酒庄,为大家解释橡木桶会缓慢释放单宁,让酒带有淡淡的木香和涩感。品鉴环节中,厂长拿起四款不同酒精度的酒给大家品鉴,每一款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大家好评不断。
当日访学虽已结束,成员们的讨论仍在继续。梳理全天行程,成员们清晰看到一条完整的农业发展链条:济州农业研究与推广服务中心扎根技术研发,解决“怎么种得好”的问题;西归浦农业技术中心衔接品种培育与农户需求,打通“技术到田间”的通道;橘子酒庄则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将农产品转化为高附加值商品,最终形成“研发—推广—产业延伸”的闭环。园艺2302班王泽雨在总结时提到:“济州岛把研究中心的技术、技术中心的品种,最终通过酒庄落到消费端,形成了‘产学研’的闭环。未来希望能把这种思路用到国内农业推广中,让我们的园艺成果也能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再延伸到产业链末端。”此次实践不仅展现了济州农业的创新模式,更为我院农业科技推广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鲜活样本。
文字:梁意文
图片:梁意文 任怡静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