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守护生态文明,青春践行保护承诺
时间:2025-08-20

【核心提示】为积极响应“生态文明城乡共兴”的号召2025年7月16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天津市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四名成员前往北京市门头沟区及房山区,通过实地对京津两地乡村野生鸟类的分布和自然生态丰富度进行了多维度调查,增加对京津地区乡村生态的了解,为未来投身绿色农业农村建设汲取力量

7月16日,实践团通过实地生态调查聚焦“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来到了临近生态保护区的北京市赵家台村进行实地走访。乡村生态环境独特,村落多沿山而建,这里不仅作物类型丰富,不仅有主要作物玉米,还有村民种植月季等花卉。此外,农户还结合农村多方面产业如畜牧业共同发展。针对农业收入这个问题,农户表示:“平时种一点地,有的放放羊,这里的环境越好,来这里旅游的人就越多,我们的收入也就多了。”团队成员了解到,这种自然环境带动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之一。在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农户们做好了“两手抓”的准备,走出了多产结合的创新发展新道路。

随后实践团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走进生态保护一线地区北京市房山区,实地感受生态赋能乡村发展的蓬勃生命力,团队成员通过望远镜和相机等工具对鸟类及其他保护动物进行观察和记录,过程中共记录61种鸟类其中有多种保护动物例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黑鹳,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令团队成员印象深刻,成员们了解到这里的金雕俨然成为当地的“明星物种”,许多人慕名前来拍摄国家级保护动物抓羊的场景。在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村民也不会伤害野生鸟类。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成效和深入人心的自然保护意识更加深入了解了村庄的生态环境现状。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体验,对中国乡村的自然生态条件进行调查,中国乡村的自然生态保护工程贡献青春力量。过程中不仅团队成员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团队成员王瑞思说,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乡村振兴和生态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和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传递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让乡村的生态文明之美焕发深层魅力。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 王玉雪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 柴裕炫、王瑞思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