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7月11日,我院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暑期实践团于瓦赫宁根大学教学楼6-220学习温室园艺学课题。
瓦赫宁根大学园艺与产品生理学学院教授Yongran Ji以“可控环境农业(CEA)”为核心展开讲座,系统介绍CEA概念及全球应用价值,还结合案例讲解温室类型与地域适配性,提及中国北方日光温室适配当地气候、西班牙阿尔梅里亚低成本塑料隧道式温室的技术特点。园林2301班的陈心洁表示:“不同温室技术因地域气候差异需要精准适配,让我意识到农业技术不能照搬,需结合本地条件创新,这对国内不同地区发展温室农业很有借鉴意义。”
短暂休息后,Yongran Ji教授聚焦LED灯具在可持续温室中的应用,对比高压钠灯与LED灯差异,强调LED灯在植物光合作用调控、能耗控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分享瓦赫宁根大学在光谱调控、智能环境监控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他强调,LED灯能精准调控植物生长,还能降低能耗,这种‘科技+环保’的模式,正是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为我们今后研究农业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下午,实践团一行在Yongran Ji教授的带领下,前往瓦赫宁根大学的实验温室和科研农场用地进行实地参观学习。学员深入温室种植区域,了解了荷兰温室番茄、黄瓜、甜椒等主要作物的标准化育苗流程、高效节水系统、CO₂气肥供应机制以及自动化控制平台的实际运行情况。
随后,瓦赫宁根大学植物科学研究学院教授Yutong Qiu介绍植物科学研究院情况,并讲解综合害虫管理方法,提及研究院在植物育种、生物防治等领域的进展,深度分析了研究院与企业合作开发新型害虫识别模型的案例。园林2403班的谢瑞恺表示:“生物防治和农药使用最小化的管理思路,打破了我们对‘治虫必用农药’的传统认知,为国内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也让我们明白科研与产业结合能更好推动农业技术落地。”
下午16点,此次活动顺利结束。园林2303班的耿子莹表示:“本次课程让我系统了解了现代温室园艺的运作机制,并且意识到了科技在农业中的巨大潜力。”此次实践活动有效拓展了实践团成员的国际视野,增强了对温室园艺前沿技术与实际操作系统的理解,为今后专业发展与科研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字:陈心洁
图片:耿子莹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