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绣艺社,探索文化传承
时间:2025-08-25

【核心提示】2025年7月25日至31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汉绣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位于武汉昙华林的汉绣艺社,拜访汉绣传承人沈昌慧老师,倾听她讲述在刺绣艺术中独具荆楚风华的汉绣文化,并亲身学习汉绣针法,为这位在《楚辞》“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的吟唱中昂首迈向现代的传统技艺再递一把火炬。

实践第一天,团队跟随沈老师的脚步,细致地欣赏了门店里陈列的上百件汉绣织品。现代的汉绣作品题材与形式多样,在工作室中既有体现国画工笔质感的神农架山水图,也有西方写实油画风的《狮子王》图,作品内容的丰富彰显了汉绣艺术面对当代文化交融所具有的强大适应力,沈老师讲解道。欣赏途中,实践团成员余杭美感叹沈老师技艺之高超,能以针线绣出这些质感如照片般真实的图样。

谈及文化传承所面对的困境,沈老师也不由轻叹:“现在汉绣传承面临的压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传承人自身的生活压力,工作室的房租与经营支出在近几年增加了不少,而汉绣作品的制作周期长且难以满足大众市场批量化生产的需要,大部分汉绣工作室都选择售卖工艺品,或是提供个性化定制的经营路线。”但面对未来的发展,沈老师的话语又饱含自信,随着宣传的不断深入,她相信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并乐于来了解汉绣艺术,展柜里所列的那一个个刻有沈昌慧之名的奖杯便是最好的证明。来自林学2301班的团队成员陈静晗建议道:“汉绣传承人们可以利用网络购物与社交平台,来进一步拓展汉绣作品的传播与销售手段,相信新技术的参与也会帮助汉绣行业的发展迎来又一次春风拂地。

7月26日,团队成员在沈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汉绣的基础针法。“先练习平针法,右手在上左手在下;接着是齐针法,注意落针要稳,不要操之过急;第三种是滚针法,要点在于针的落点向前,让丝线叠在一起。”沈老师讲解得细致充分,每个成员都上手过了把“刺绣瘾”,没有哪个汉绣传承人的手生来纤巧,不过通过练习,大家也渐渐“一回生二回熟”,轮番接力下,一朵殷红美丽的樱花渐渐跃然眼前。新奇与欣喜之余,大家也切身体会到了每件作品背后作者所倾注的心血与汗水。

汉绣文化从筚路蓝缕中发展起来的楚地走来,亦是从曾创造过辉煌的楚地走来,当代汉绣发展立足千年传承的根基,勇立时代发展的潮头,接续这份传统正需要国人对其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更深切的关注。实践团队成员以后也会继续走在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道路上,为更多像汉绣一样有待世人发掘的非遗文化宝库发声。

文字:勾志俨

摄影:翟欣愉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