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25年7月9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恩施市天池山马铃薯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团调研湖北尚农种业崔家坝基地,实地探访了当地企业与研究所和高校合作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创新实践,彰显科技兴农意义。
科技赋能,选育优质品种
7月9日上午十点,团队抵达崔家坝马铃薯种薯基地,深入湖北尚农种业有限公司调研。据了解,崔家坝镇抢抓马铃薯主粮化机遇,以打造“中国南方优质马铃薯之都”为目标,聚焦种业“芯片”,建成品种专用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持续推动马铃薯产业链做大做强。
走进基地,长势良好的马铃薯苗郁郁葱葱,据湖北尚农种业技术人员李峰介绍,基地主栽品种“鄂马铃薯10号”优势显著。该品种植株高挑、花序繁茂、具备边开花边结薯特性,相比传统品种“米拉”产量提升一倍。其独特的生长特性与科学的种植管理,使其抗病能力大幅增强:即使遭遇晚疫病侵袭,因前期已完成部分薯块生长,仍能保障一定收成;而“米拉”先开花后结薯,感染晚疫病后易导致绝收。此外,“鄂马铃薯10号”种植于14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有效规避了蚜虫传播的病毒病,配合系统化的晚疫病防控措施,其产量和品质得以显著提升,该品种不仅兼具“米拉”的“软绵香糯”,而且外观和商品性更优,市场认可度更高。
校企合作,实现“1+1>2”
调研发现,尚农种业有限公司通过与中国南方马铃薯中心和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围绕马铃薯品质提升与品种选育展开技术攻关,实现了从种薯选育到病害防控的全链条技术集成。2024年,企业技术负责人李峰团队试种 “华薯16号”、“中薯5号”等新品种,从产量、适应性等维度为“恩施土豆”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提供数据支撑。
以缺钙问题为例,企业依托科研团队建立风险防控体系,通过科学补充钙镁元素的方法,今年基地马铃薯未出现缺钙现象,而未采取措施的农户因黑点问题减产达70%-80%。据此团队成员表示:“科技种田是必须的,好的技术能增产数倍,但技术落地也离不开企业带动。”
此次调研凸显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对现代农业的推动作用,科研力量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而企业则将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切实惠及农户,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户增收双赢。
实践感悟:田间实践,转化科研成果
当双脚踩在崔家坝马铃薯种薯基地的土壤上,队员们对“科技新农”四个字有了最直观、最深刻的感悟。科研院所的前沿成果与企业的实践经验深度碰撞,让“鄂马铃薯10号”等优质品种实现产量翻倍、品质跃升。这充分证明,只有将实验室里的“技术种子”播撒到田间地头,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才能真正释放科技兴农的强大效能。
文字:谭新颖、李宽沛、王之欣
图片:邓祎珂
审核: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