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闻啼鸟,史厚悟初心”。作为林学专业研究生,林下拾遗实践团始终怀揣着对山林草木的热爱与对红色历史的崇敬,队长喻尚艺带领队员金志和、刘科、刘彦池等人投身于本次“重走当年长征路,复拾英山林下遗——英山大别山南麓红色历史调研及非遗文化与林学融合调研实践”三下乡活动。
团队成员在长胜街遗址群合影留念 通讯员 喻尚艺摄
实践足迹遍布陂安南县革命史陈列馆、李先念故居纪念园、王近山故居与董必武故居纪念园等,实践团不仅重温了烽火岁月的英雄事迹,更是以林学专业视角,探寻了自然生态与红色历史、非遗文化的深层联结。
团队成员在董必武故居学习红色历史文化 通讯员 喻尚艺摄
记录红安县华润希望小镇 通讯员 高兆頔摄
今日的红色场馆之行,让实践团对“林学”的认知有了全新的维度。原来,山林不仅是课堂上研究的“植被群落”“生态系统”,更是红色精神的孕育场域、革命事业的物质根基。在非遗与林学融合的探索上,林下拾遗实践团成员也有了初步构想:开发“红色林学”研学路线,以革命旧址周边的山林为课堂,让参与者在认识植物的同时,聆听先辈与山林的故事;赋能林下经济产品,在英山绿茶、林下药材等特产的包装设计中融入革命旧址剪影,用红色故事为产品增添文化附加值;创新非遗手作形式,在竹编、木雕等林艺手工创作中,嵌入李先念、董必武等先辈的事迹元素,让非遗作品成为红色文化的“移动载体”。
“青山埋忠骨,翠林蕴新篇”。实践虽已结束,但作为林学研究生,激励青年学子将以专业知识为刃,以红色精神为魂,持续探索生态保护、红色传承与非遗活化的融合路径,为英山的发展贡献属于“林学人”的力量。
文字:喻尚艺
图片:喻尚艺 李成成 高兆頔
审核:林辉 肖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