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新同学——园艺林学学院果树学系2025级研究生新生与导师见面会
9月5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果树学系在园林北楼228会议室举行《果然有导——果树系学科前沿交流暨研究生与导师交流会》。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党委书记龙健飞,园艺林学学院院长、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强教授,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卢刚,果树学系系主任刘军伟教授,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郭文武教授,教师代表伍小萌教授等多位教师及果树学系2025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参加。本次会议由果树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柴立军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旨在帮助2025级研究生新生尽快适应科研生活、明确发展方向、树立学术志向。来自全国47所高校的共168名研究生新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科研新征程。
会议开始党委书记龙健飞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祝贺。在讲话中,他深入地阐述了研究生新生选择来华农深造的三大理由。其一,这里拥有百亩山水校园,风景如画,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求学环境。其二,学院具备强大且优秀的学科平台,资源丰富,能够为学生们提供广阔的学术发展空间。其三,学院拥有一支“高”、“富”、“帅”的导师天团,这些导师不仅学术水平高超,而且学养深厚,堪称学富五车。同时,他们文质彬彬、儒雅内秀,是学生们学术和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龙书记还对新同学提出了三点殷切的希望。首先,要夯实基础。掌握坚实的基础技能和知识是学术研究的基石,只有地基牢固,才能建起高楼大厦。其次,还要耐得住寂寞。学术研究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要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毅力和决心,才能在学术的道路上取得卓越的成就。最后,要恪守学术道德。学术道德是学者的生命线,是学术研究的根本准则。同学们要始终保持对学术的敬畏之心,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学术界贡献自己真实的、富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卢刚主要强调了研究生阶段全面学习的重要性,包括学术、管理和企业服务等方面,同时提醒学生不应本末倒置,过分追求短期目标如考公考编,而应扎实基础,长远规划,强调个人责任与国家利益至上,以及学习的持续性和广泛性。
果树学系系主任刘军伟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概况,包括其使命、管理架构、人才队伍、科研条件和代表性成果,以及实验室的公共平台与服务。强调了参与开放课题、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的机会,以及丰富的学生活动和荣誉奖励体系,鼓励新生同学积极参加。
博士后刘胜军分享了研究生生涯中成长经历与心得,从六年前的台下学习者到如今的分享者,他见证了华农在果树学领域的显著突破。通过科研漫谈的形式,鼓励新生们温故知新,汲取前辈经验,激发科研热情。
教师代表伍小萌教授强调,研究生阶段是人生中重要的转折点,同学们需完成从“优秀学生”到“研究者”的角色转变,不仅要夯实理论基础,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部分新生缺乏实践经历的情况,教师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课题组集体劳动,向师兄师姐学习,在“边干边想”中积累经验,杜绝“以战术上的忙碌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学生代表闫笑如同学表达了对全新起点的热切期待,以及对即将面临的各种挑战的深刻认知。表明研究生阶段是学术能力提升和个人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
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郭文武教授代邓秀新院士发言,重点强调了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的重要性。指出实事求是是科研工作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诚实守信、数据真实、记录规范。当前学术环境面临AI写作、重复发表、不当引用等多重挑战,要求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时刻保持敬畏之心,坚守学术底线。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院长、果蔬园艺作物种质创新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强教授作总结发言,提醒大家在时代的浪潮中,唯有不断创新与敏锐观察才能引领未来。着重强调了果树研究的实践与创新精神,鼓励研究生专注于应用研究,以创造真正的价值。希望研究生新生同学们能够紧跟时代的节奏,培养创新思维,多做创新性工作,避免重复性劳动和技术性劳动被AI取代。也要明确知识边界,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建议大家多下田地观察实践,关注细节,从自身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出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专硕学生,则鼓励结合产业实际,注重应用研究,开发新品种、新材料或改进现有技术。最后,提醒学生们要关注身心健康,遇到压力及时沟通交流,确保在紧张的研究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鼓励新生同学树立远大目标,勇于创新,在追求学业成就的同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会议最后,果树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柴立军教授寄语全体新生:成功者虽路径各异,但共性鲜明——目标清晰、规划明确、行动坚定。希望同学们珍惜平台优势,不负时代使命,在果树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勇攀高峰,为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赵玉俊 闫笑如
图片:赵志丹
审核:肖晗